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发布时间:2009-06-25       发布机构:市统计局       字体:[  ]

体裁分类:统计信息       主题分类:其他       文号:       索引号171/2009-113549

 

在国际国内经济继续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呈现低速运行态势,前行中的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遏制下行,实现全年10%的增长目标困难较大,但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各项积极政策促动下,经济运行中开始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全市经济进入最为困难的时期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内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进入最为困难的时期,表现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运行的三个环节均呈现不景气态势,GDP 、工业增加值、港口吞吐量等主要生产指标低位运行,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扩大,居民收入水平没有突破性增长,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热情不高,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势同比减弱。
(一)生产领域受创严重
——总体经济低速运行。据核算,一季度GDP总量152.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比上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9.4%,比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实现增加值58.81亿元,同比增长2.3%,比去年同期回落1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总量为83亿元,同比增长9.6%,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到1-5月份,对总体经济增长起到风向标作用的主要指标,除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外,规模以上工业、交通运输依然呈低速增长和负增长,消费市场增势平稳,综合判断总体经济不会出现突破性的增长。
——工业生产急剧减速。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9.47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落18.6个百分点。生产不景气的局面涉及行业广,呈全方位。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部规上工业涉足的32 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的有28个行业,增加值总量比上年同期减少的有22个行业,减少幅度在20%以上的有14个行业。从重点行业看,非金属矿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3.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2.0%,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下降23.7%。
——第三产业增速小幅回落。第三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三产的贡献就更为突出。从一季度情况,虽然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速比同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9.6%的较快增长,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7%。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非营业性服务业都保持了很好的增长态势。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内外生产需求减弱的影响,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减少,整个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减少2.9%,增速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该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是导致整个第三产业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二是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对未来收入预计担忧的影响,居民消费热情不高,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分别降低10.7%和1.2%;三是经济困难时期,各级政府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4%,同比降低5.8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持续下行,需求明显不足。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下降幅度呈逐步扩大趋势, 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2.1%。生产价格跌幅继续扩大,1-5月份,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下降9.5%,前五个当月价格分别为:1月份同比下降4.3%,2月份下降6.5%,三月份下降10.5%,四月份下降12.3%,五月份下降13.9%。其中主导产品农副食品加工产品、玻璃、钢材、专用设备产品价格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反映出市场需求仍然比较乏力,缺少推动价格回升的动力。
从生产领域看,总体经济的成败关键在工业,从1978年到现在,我市已经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三个周期的谷底分别是1981年、1989年和2001年,GDP的增速分别是0.7%、1.0%和8.1%,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1.7%、4.1%和4.7%。在第四个经济周期中,工业引领总体经济保持了五年的快速增长,进入2008年下半年,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工业经济增速一路下滑,进入2009年不利趋势愈演愈烈,据测算,一季度全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3.3%,比去年同期下降3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下行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与我市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前期工业项目投资不足等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也有企业主动根据市场需求不振状况有意压缩生产的因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普遍性的,而我市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更值得关注。一是工业投资不足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对比可以看出差距,2000年廊坊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1.8亿元,我市为45亿元,我市高出廊坊3.2亿元。2001年廊坊市赶超我市,增加值为52亿元,我市为47亿元,当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影响,我市规上工业增速仅为2.9%,而廊坊市增速为18.2%,到2008年廊坊工业总量远远高出我市,增加值为 522.4亿元,是我市的1.8倍。大规模的工业投资是廊坊市工业迅速扩张的有效力量。从2002—2008年廊坊工业投资总量累计达到1347 亿元,年均增速高达53.3 %,投资总量是我市的3.2倍,年均增速高出我市 28个百分点。二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有效改进,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矛盾就集中体现出来。水泥、玻璃、钢材等基础性产业比例大,缺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这种模式的产业结构很多年都未得到升级优化。从生产上看,基础性产业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供给和下游产业需求的双重制约,从政策上又属于国家严格调控的高能耗产业,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的空间有限。产业结构单一,食品、玻璃、金属冶炼及压延、机械设备制造是支撑工业和总体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一旦这些行业受到来自市场和政策的压力,生产和效益受到重挫,就会直接阻碍经济增长的步伐。
(二)收入环节亦表现不佳
     生产领域的不景气逐步传导到收入分配领域,具体表现为企业、国家和居民个人三大生产要素主体的利益所得不理想。
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外部需求的减少,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对底我市工业企业效益的不利影响在去年年底突出表现出来,2008年全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减少了8.3%。到目前这些因素依然存在,目前虽然原材料价格虽然一直在下降,但不少企业由于订单减少,有意识的限量减产,消化库存,回笼资金以降低经营风险,原材料价格下降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正效益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减少。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为-5.75亿元;亏损企业322家,亏损面为53.8%,同比扩大了16.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7.51亿元,比同期增加2.4倍。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1-3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7%,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能够实现10.7%的增长实属难能可贵,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相反,农村居民收入同比仅增长0.9%,增幅下降42.7个百分点。首先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下滑,一季度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同期下降9.5%,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迫使他们减少投入和生产。其次是经济不景气,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减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
财政收入大幅缩减。1-5 月份,全部财政收入为41.16亿元,同比减少1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19.40亿元,同比下降12.3%。主要税种增值税增长1.6%,企业所得税下降19.2%,营业税下降16.9%。
(三)两大消费“一快一缓”
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1-5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投资总量达到121.58亿元,同比增长42.1%,增幅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放缓,一季度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同比增长12.2%,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收入增长率放缓,严峻的就业形势,收入增长预期不明,股市财富效应的不明显,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这些因素影响着公众的消费信心,消费行为和习惯更加谨慎和理性,促进消费的政策空间也有限,扩大消费的难度较大。调查显示,一季度城市居民用于食品的开支同比减少1.9%,衣着支出减少8.2%,居住支出减少34.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减少2.5%。收入不增,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这些现实的不利因素直接降低了农民消费的热度,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支出同比减少4.7%,用于生产投入的资金减少23.3%,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3.9%,增幅同期回落15.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面对内外压力,我市积极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遏制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加大财政和信贷的支持力度,经济运行中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中的先行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三项指标保持较高增速,对今后经济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
(一)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1-5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121.58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工业投资总量为49.17亿元,同比增长109.9%。新开工项目41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8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6.66亿元,增长122.7%。投资是近几年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有效的力量,其中工业投资的贡献更为突出,从2008年初到今年5余末,全市工业投资累计为136亿元,受投资滞后效应的影响,如果渠道顺畅,这136亿元的投资将陆续转化为生产能力,助推总体经济增长逐步回暖。
(二)重点行业出现回暖迹象。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升,1-5月份增速为3.2%,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速9.4%,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0.7%, 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9.8%,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4.2%。虽然亏损局面没有转折性改变,但亏损额度在缩小,4月份当月亏损为5121万元,而5月份为234万元,亏损企业比一季度减少了24家。
(三)房地产销售市场露暖意。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我市房地产销售市场自2008年初进入调整期,销售面积持续下降,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以及开发商采取一系列降价促销措施,房屋销售价格止涨回稳,虽然市场全面“回暖”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到5月份,房地产销售市场暂露暖意,1-5月份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3%。
(四)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加大。在财政收入缩减的情况下,政府仍下大力度安排资金保障国计民生,1-5月份用于教育、科研、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支出都保持了高速增长。信贷资金投放量增加,5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 692.13亿元,同比增长23.6%,1-5月份贷款投放量为130.0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
三、对今后经济走势的判断

虽然目前我市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足以形成快速、强大的拉动经济加快增长的动力,经济运行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依然严峻,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再加上多年形成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在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表现得更为突出,预计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将进一步巩固,但快速增长的局面也不可能马上实现。下一段,我们要应用“弯道超车理论”,充满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制定“超车”策略;扩大积极因素,有效推进项目投资,切实解决微观主体发展中的困难,加大政策、信贷的支持力度,特别要关注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态势。着眼长远,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稳定和促进就业,支持企业保持和增加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减少失业,面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等不同的就业失业群体,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和就业渠道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