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136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4-25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文号:       索引号00035727X/2023-765

夏俊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河北省海洋垃圾污染治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政府将此建议交由秦皇岛、唐山、沧州市政府分别研究办理。我市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非常重视,责成市海洋和渔业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城管执法局等单位认真办理,力求实效。

秦皇岛市依海而生,向海而兴,1805.27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62.7公里的海岸线,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海陆统筹、河湖湾林共治,入海河流水质和水系生态环境逐年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秦皇岛湾入海河流国家、省考核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参与机制

为加快推进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有效治理近岸海域垃圾,2020年,我市印发《秦皇岛市旅游旺季生态环境保障方案》,其中对“加强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成时限及相关工作要求。在工作开展中,“推进河口海湾污染整治”工作由市海洋和渔业局牵头,“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和渔业局、市城管执法局牵头,“防范海上溢油及危化品泄露风险”工作由市应急局、秦皇岛海事局、市海洋和渔业局牵头,“加强海洋生态灾害预警与处置”工作由市海洋和渔业局牵头。此外,市海洋和渔业局还负责海上漂浮物打捞等工作,市及各沿海县区城管局负责生活垃圾上岸后的运输和末端处置工作。

二、率先实施河长制等管理体系

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管理体系,明确“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根本在治人”的总体思路,完善巡查通报、部门联动、督查督办、无人机巡河等八项机制,实现从单一河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从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从阶段性治理向常态化治理、从政府治理向全民治理的转变。深度开展水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依托河长制平台,构建“河长牵头、党政齐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水生态治理体系,建立全域日常保洁、全天候监管、河湖长巡查、专业化水面应急保洁和沿河拦网五道防线,实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机制,有力推进了河湖生态环境提升。2022年,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全年巡河湖25万余次,全域河段配置保洁队伍46支、保洁员1986名、清理打捞船61艘,设置垃圾水草拦截网1179592米,全年共清理垃圾7.4万立方米,清理水草4万立方米,清理枯草2.6万立方米,有效防止垃圾等杂物入河入海。同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四乱”问题零容忍,历年来共处理“四乱”问题1208件,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近海域治理成果得到保障。

三、开展秦皇岛湾清漂专项行动

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江河湖海清漂专项行动相关文件精神,我市积极开展秦皇岛湾清漂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海洋垃圾污染治理工作。一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市海洋和渔业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共同起草《秦皇岛湾清漂专项行动方案》,以入海河流漂浮垃圾治理、海域塑料垃圾清理、岸滩垃圾常态化清理、海水养殖区垃圾清理为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县区政府具体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分工指导的工作体制。二是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坚持把清漂专项行动同我市暑期海洋生态环境服务保障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任务共担,协作有序”的工作格局,推动秦皇岛湾岸滩及海漂垃圾清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发放倡议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发放《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秦皇岛市海水浴场管理条例》等宣传单400余份,组织干部职工和现场游客共同捡拾海边垃圾,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岸滩环境、共同保护海洋生态。

四、提升船舶垃圾收运和处置能力

目前,我市共有9家企业从事船舶垃圾接收和转运工作(均具备相应收运资质),船舶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接收企业接收后,由专业垃圾运输车辆转运至各县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进入城市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由环卫部门运至中节能(秦皇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202210月,我市完成西部和昌黎、卢龙、青龙四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了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由过去的1500/日提升到3900/日,确保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县级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及海上垃圾处理能力和应急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