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4101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1-24 发布机构: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 文号: 索引号:000357616/2021-111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秦工信提案字〔2021〕34号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141014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第141014号提案)提案收悉。贵单位所提加快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四条建议,切中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对大力推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局高度重视,明确了具体承办科室,结合我局工作和市科技局、市金融办等单位会办意见的基础上,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建议的答复。
我市制定的所有关系到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扶持政策的部门文件,及时向行业协会发布,并通过政府网站、微信群、政策培训等手段第一时间向广大民营企业宣传,助推民营企业培养战略眼光,转变经济发展。一是开展中小企业微课培训。利用小鹅通、千聊等直播平台,通过线上知识讲授、案例分享、政策解读、互动解答等方式,为民营企业答疑解惑。培训直播98期,参训企业2600多家次,参训人员13000多人次,新开通公益讲堂2个,免费发放企业授课账号228个。二是依托河北省中小企业“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秦皇岛专场),瞄准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汇集整合各类优质服务机构和服务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讲、解读,鼓励企业努力突破自身瓶颈,早日实现提质量、上档次。今年,市工信局组织“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5场,共427家企业,582人参加,发放《河北省民营经济政策指南》等政策性宣传材料582份。三是依托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在市工信局的组织下,各平台机构认真开展服务、培训工作。企智示范平台今年组织培训会54场(其中名师讲堂4场,企业内训专场6场,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教育及红旅22场,拓展培训16场,公益讲座3场),累计服务企业153家,参与人数6850人次。恒诚知谷示范平台举办大型服务活动7场次,累计服务企业239家,参与人数327人次。河北佳略示范平台与北京大行众合教育、华师兄弟等专业化合作机构9家,组建了一支一流的专家服务团队。近两年为民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创业辅导、经营管理等培训500多期,受训企业人员累计41390余人次,惠及383家企业。
二、“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议的答复。
一是金融政策覆盖面近一步扩大。近年来,持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政策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优化融资环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相继出台《秦皇岛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秦皇岛市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实施意见》《秦皇岛市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通过1个亿的风险补偿资金引导,共撬动银行机构投放信贷资金累计24.96亿元。我市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上市挂牌企业信用贷款、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纯信用贷款业务都在全省开创了先河。《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对我市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经验做法进行多次报道。
截至2021年8月末,全市各类企业信用贷款余额473.43亿元,比年初增加35.4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2.48亿元,比年初增加67.36亿元。
二是政银企合作机制持续完善。积极推动扩大与省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疫情以来,市政府与省级银行机构共签订14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发放贷款129亿元。充分利用国家、省金融服务平台,健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我市已有790家中小微企业通过“信易贷”平台注册,授信金额66.13亿元。联合市直部门定期整理发布融资需求信息,组织开展多形式银企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银企对接20次,累计实现授信87.85亿元。
三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积极引导各银行机构开发“云义贷”“融易贷”“裘易贷”“板栗贷”“甘薯贷”等符合我市中小企业、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市政府与浙江网商银行签订协议,依托支付宝平台向青龙、昌黎、卢龙三县农户、“三农”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开通此业务以来,浙江网商银行已向我市农户授信14.14亿,授信人数10.51万人,累计放贷12.42亿元。建立“金融顾问”制度,从全市15家银行机构中择优选出125位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组成“金融顾问”人才库,根据工作需求组成专班,为项目建设及企业融资提供全程智力支持。组织金融机构积极与省、市重点项目对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领域。累计支持省、市重点项目16个,贷款余额43.72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做好金融巩固支持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立秦皇岛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工作统筹、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力度,提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水平。目前,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82亿元。
三、“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转轨”建议的答复。
(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一系列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重点举措,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强化政策落实。积极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相关优惠政策,2020年全市373户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免税金3.02亿元;75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金4.82亿元。
(二)不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跃升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择优选择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发展势头较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技术领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培育,重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扩大高企后备力量;重点对高新技术后备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研发经费投入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等事项做好指导培训工作,努力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打造成为我市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保持了年均增长28%、38%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16家、3208家,全市涌现出了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我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靓点。
(三)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准确把握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重点和不同要求,针对我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挖掘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十三五”期间,我局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00项以上,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0多项,获得资金支持超亿元。二是组织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积极组织高校院所及技术转移机构、常设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瞄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上半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5.02亿元。三是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努力在技术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上实现新突破。截至2020年底,我市拥有市级以上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6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2家。四是充分发挥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才等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了河北省生物固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了我市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四、“积极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建议的答复。
一是谋划实施百项技改项目。下达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百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250项,项目总投资1016.9亿元,年计划投资143.5亿元。8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河北领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新型节能超薄岩板等13个技改项目、宏启胜去瓶颈产业基础再造项目通过省级审核,列入省专项资金公示名单。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等4家单位通过省级“工业诊所”专家评审,入选公示名单。推荐天业通联等4家企业、秦冶重工无料钟炉顶设备产品等3项产品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推荐华恒生物等8家企业、爱迪特全瓷义齿用氧化锆瓷块等14个产品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二是推进工业企业“四个一批”工作。制定“四个一批”工作实施方案、《秦皇岛市推进工业企业“四个一批”联席会议制度》及办公室工作细则。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指导县区推进“四个一批”工作落实,建立“四个一批”企业分类清单,完善企业台账,梳理省级以上开发区扩区、托管产业园区清单。目前全市17个拟扩区拟托管园区中,6个园区已完成托管,13家淘汰关停企业已全部停产,7家搬迁入园企业已搬迁2家,其余5家正在进行,“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编制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完成《秦皇岛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初稿,结合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确定制造业“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待国家、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后,对我市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四是加强项目跟踪调度。落实“周分析、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督导。每周跟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及时了解投资进度,汇总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技改项目投资上报进度,跟踪新项目入库情况,指导项目单位按照实际情况上报新建、技改项目,确保工业投资项目应统尽统。
贵单位对我市民营企业所提四条建议,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性作用,我局将会同其他市直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充分采纳所提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出台我市进一步民营企业优惠政策措施,在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营造公平规范的法治环境等方面深入优化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依托百场万家、订单式服务等公益活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金融政策,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强化金融支持经济实体,努力破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金融需求的堵点、痛点。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三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坚持“全面支持”和“重点培育”相结合,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为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支持和服务;遴选出技术水平领先、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其成为科技小巨人企业;通过加大组织推动、抓好政策落实、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努力促进一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全力以赴抓项目促企业转型升级。加强项目谋划,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一批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业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体系。落实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调度制度,加快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实施进度,重点推进益海嘉里千亿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耀华创新产业园和耀华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工业投资、技改投资调度力度,全力扭转下滑趋势。
感谢贵单位对秦皇岛市民营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11月24日
签发领导:刘继军
联系人及电话: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科 宋勇 3800069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金融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