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时间:2018-10-22        发布机构:        字体:[   ]

体裁分类: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文号:        索引号:000357640/2018-28

                                                                                                                                              提案字[2018]1


                                           结果分类:A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132014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市委:

贵委在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设好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2016 年2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带动、资金撬动、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创建工作。2018 年是创森验收年,在巩固37项评价指标已达标基础上,重点加强“公众态度”“科普活动”“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建设达标工作,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创建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组织形式多样科普宣传,广泛普及森林文化,实施53个城区停车场绿化改造提升,确保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30%以上。目前,创森40项评价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验收通过。

一、高度重视统筹协调,顺利推进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孟祥伟、市长张瑞书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要求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攻坚战。印发了《秦皇岛市2018年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秦皇岛市2018年度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方案》,任务层层分解,逐级下达县区和市直部门,确保目标如期完成。

多方筹资,增加创建投入。2018年,全市用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投入达到59.59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省造林投资1.1亿元,市、县财政安排造林创森预算资金1.35亿元,安排储备林项目贷款3亿元,园林整合绿化资金53.36亿元,交通部门投入资金0.78亿元,有效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造林封育结合,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一是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今年,全市安排造林绿化任务40.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1.2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实施铁路两侧绿化、通道、河流绿化、中心城区绿化等城乡绿化十项重点工程。全年实际将完成造林任务43万亩,测算森林覆盖率达到54%。二是全面提升城区绿化水平。积极推进19个公园、游园新建项目,新增绿地(含停车场绿化)面积2424亩,栽植乔灌木66万株;全面完成河北省第二届园博会(秦皇岛)园博园建设和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等重点城区绿化工程,城区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一是严管林地林木。从严审核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批规定,年采伐审批量不足省下达采伐限额50%,有效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二是实施公益林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共实施国家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项目共284余万亩,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全市天然林全部停止商业性采伐,并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专项工程。2017-2018年利用国家林草局专项,完成沿海防护林精准提升2000亩。四是从严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目前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办理乱砍、滥伐、盗伐林木、乱占林地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涉林案件300余起。通过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全市森林质量明显提高。五是森林防火工作效果显著。2018年,森林防火工作注重防扑结合,落实主体责任,实施上下联动、部门联合、区域联防,强化队伍装备建设,科学预测火情,下沉防火力量,推进全民防火等创新举措,防火效果历史最好,实现“零”火灾。

四、组织开展创森宣传,营造全民创建氛围

一是进一步加强森林文化建设。全市37处公园建立了森林文化标识系统,13处公园建立了森林文化智慧科普系统,完善提升北戴河鸟类博物馆、北戴河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昌黎葡萄小镇等科普场馆,增加森林文化宣教功能。完成25所青少年森林生态科普学校创建,对全市4.2万株古树名木实施了有效保护。二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创森宣传。发挥市、县两级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作用,刊发播出创森宣传稿件1300多篇,向国家级、省级媒体推送创森稿件33篇。制作创森公益宣传片在秦皇岛电视台播放,市广播电台3个频道每天24次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头版每天刊登“创建国家森林城 建设美丽秦皇岛”宣传标语。开展创森宣传全社会覆盖,在京沈高速、承秦高速设置了8块大型立柱广告牌,在城区主要街道、大型公园、社区、公交车站、城乡接合部、火车站、汽车站等重要节点设置广告牌2630块、设置悬挂宣传条幅1439条、设置电子显示屏376块,每天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三是组织开展创森专题活动。全市组织开展了义务植树、鸟类放飞、中国观鸟之都摄影大赛、问卷调查以及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各种形式创森专题活动20多场次。广大群众“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理念深入人心,创建氛围日渐浓厚,对创森工作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8年8月18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电话:储照源   5311755

抄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




                                             提案字[2018]3号


                                             结果分类:A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132384号提案的答复


李克国委员:

您在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据初步调查,我市湿地总面积61106公顷,包括沿海湿地38441公顷、水库及河流湿地11719公顷、人工湿地10946公顷,其中,北戴河沿海湿地、滦河口湿地、黄金海岸湿地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这些湿地成为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栖地。

一、高度重视,加强湿地保护工作领导

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湿地保护涉及林业、海洋、水务、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为加强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统一领导,市政府于2017年成立了全市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副市长杨铁林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市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后,组织开展了全市湿地保护规划、重要湿地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等工作,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推进湿地保护地方立法等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各界力量,形成合力,高效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市湿地保护规划》

实施湿地有效保护,坚持规划先行。多年以来,我市陆续开展了沿海地区重要湿地调查工作。2017年开始,我市组织有关国家、省专家团队在前期调查基础上,正式开展了全市湿地保护规划工作,编制完成了《秦皇岛市湿地保护规划(2018-2025)》。2018年5月,市政府批准印发了该《规划》。该《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全面摸清湿地资源,以保护、修复和扩大湿地生态空间为主要目标,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湿地恢复与生态修复、湿地污染整治以及湿地环境监测为重点任务,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工程和管理体系建设,系统修复和提升全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规划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湿地保护区1个、湿地公园5个、湿地保护小区5个、海洋公园1个、水源地保护区3个、水产种质保护区4个,形成系统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同时,市将尽快启动《秦皇岛市湿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使全市湿地保护有法可依。

三、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全面贯彻国家提出的湿地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的精神,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一是实施重点湿地保护名录制度。将北戴河沿海湿地、七里海湿地、滦河口湿地、石河南岛湿地、桃林口库区湿地、一渠百库湿地、天马湖库区湿地、燕塞湖库区湿地8个湿地列为我市重要湿地。二是大力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现已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正式挂牌,青龙湖、一渠百库国家级湿地公园分别于2015年、2016年通过试点评审,正在开展试点期建设,力争5年试点期满后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正式挂牌。三是统筹推进湿地修复。充分发挥“河长制”工作机制,统一调度,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涉水企业监管,推进城镇污水治理,关停污染企业360家,淘汰落后生产线25条,治理畜禽养殖场498个,建成清洁示范村365个,整治主要入海河流10条,入海河流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标准。四是多渠道筹资,实施重点湿地修复工程。目前,在积极申请上级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撬动社会力量,多方筹措奖金,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1270万元用于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养护提升、保护宣传以及全市世界湿地城市申报工作,利用财政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投入13亿元开展了北戴河近海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投资9千万推进石河南岛环境修复、投资10亿全面开展七里海及周边湿地生态修复,大力推进退养还湿、自然岸线修复恢复工程,湿地的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重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五是加强湿地资源监测保护。在完成湿地鸟类资源普查基础上,我市规划建设湿地监测中心1个、监测站3个、基层、监测点25处,涵盖所有重要湿地保护区域。同时市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绿盾2018”保护区专项检查和遥感监测,重点对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和沿海重要湿地进行,发现疑似点位5个,目前,完成整改1个,正在整改4个;北戴河湿地公园湿地监测生态定位站正在建设,年底可投入使用。

五、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一是推进湿地保护宣教育“七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在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宣传单、标语、短信等基础上,积极开展保护宣教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进家庭等“七进”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湿地保护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专门保护宣传教基地。我市已经打造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海港区文化里小学、北戴河翼展生态科普教育中心3个湿地保护教育基地,建设了25所生态科普学校,组织编写了“湿地文化”教材。三是组织湿地保护专题活动。开展了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专题宣传和摄影比赛、湿地保护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生态科普展览、中国观鸟之都等专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认识湿地、爱护生态自觉性,使湿地保护深入人心。


2018年8月18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电话:储照源   5311755

抄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和渔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






                                             提案字[2018]4号


                                               结果分类:A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132152号提案的答复


崔琳委员:

您在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大数据互联网+助力我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部门职能,市林业局负责农产品中果品质量安全工作。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从果园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围绕“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平台、果品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无公害建设、林业部门组织果品质量检测监管”等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推进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平台建设

从今年开始,市林业局与市农业局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果品质量安全平台。以产品合格信息和产品追溯信息结合的方式,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追溯合格信息,提升企业形象,让消费者通过扫码,了解产品基本信息,达到为企业和消费终端信息沟通交流架起桥梁。追溯系统信息主要内容共11项:包括批次编号、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合格类型、生产者、基地地址、产品规格、保质期、联系人、联系电话、追溯二维码。

点击追溯二维码后,主页面为秦皇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分溯源总览、溯源详情、企业展示三部分内容,其中溯源总览展示产品合格证和追溯基本信息;溯源详情展示单位详情、产品信息、合格方式、物流配送、实时视频等内容;企业展示为企业提供企业文化、企业荣誉、企业产品、品牌宣介等方面宣传展示空间。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了网址、网店、微店、企业公众号连接内容。

登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手机端登录。微信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众号,然后注册登录。二是计算机登录。百度搜索秦皇岛市农业局网站,进入后点击秦皇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进入后,注册登录,登录完成后,经市县林业部门审定后,即可正常使用。

目前,由市农业局组织开发的全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平台系统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系统调试和有关数据录入,重点果品追溯信息同步录入。

二、加强果品专业合作社(基地)无公害建设

一是大力培育标准化专业合作社和果品大户。市林业局在全市造林绿化补贴上,对果品发展进行重点扶持。2018年重点支持新发展优质果品近7万亩,每个县区扶持2-3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并配合省林业厅在开展“燕赵百果园”及“互联网+林果”平台建设活动,组织我市优质规模型果品基地积极申报。二是实行果品安全生产记录制度。向果品专业合作社(基地)发放果园安全生产记录册,并要求按照规定及时、真实上传果品生产过程农事活动记录,重点是农药使用有关情况,从源头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果园,保障果品生产安全。

三、强化对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

市林业局配合省林果桑花质量监督检验管理中心,对我市各县区先期成熟果园的果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检测项目为甲胺磷、对硫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等27种农药残留。同时,为提升检测水平,2017年开始,自筹资金购购农药残留速测仪WAT-PR96D一台,农药检测试剂两套及相关附属设备,组织开展全市果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2017年共检测650批次,2018年至今已完成检测350批次,抽检果品全部合格。



2018年8月18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电话:储照源   5311755

抄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建议字[2018]1号

 

                                    结果分类:A


对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第2号建议的答复


丁绍华代表:

你在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将我市沿海防护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开发区域建设沿海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沿海防护林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景观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建设保护,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沿海防护林建设43.7万亩,全市沿海防护林布局更合理,结构更稳定,御灾能力更强。由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年代较久,立地条件差,纯林为主、林相单一,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生理成熟林龄,树木老化严重。由于资金有限,防护林改造提升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十三五”期间,全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保护修复,提升沿海防护林建设水平。

一、严格实施沿海防护林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意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2018年6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发布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我市沿海防护林纳入生态红线范围。市规划、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实现生态保护红线与其它专项规划无缝衔接,建立统一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

二、强化实施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修复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造林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改造提升工程。2018年,全市完成国家沿海防护林工程造林绿化面积11.9万亩,完成海滨、团林等国有林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改造提升和基干林带景观林建设共1.2万亩,进一步增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沿海基干林带“断带合拢、窄带加宽、弱带加强”。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沿海防护林保护。森林公安机关加大对沿海防护林保护执法,从严打击乱砍滥伐沿海防护林林木和破坏防护林林地行为,查处了多起有影响涉林案件,形成严打破坏沿海防护林违法行为高压态势。三是开展沿海防护林保护立法,实施专门保护。从2017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秦皇岛市沿海防护林保护条例》市级立法工作,今年完成《条例》第一轮审议,年底前批准实施,使我市依法实施沿海防护林保护建设管理更加规范。四是多渠道筹措沿海防护林建设资金。2018年度,争取国家沿海防护林工程补助资金5150万元、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改造提升资金1000万元、市财政以奖代补2500万元、储备林贷款1亿元,共1.865亿元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非公有制社会造林逐步成为造林绿化重要力量。

三、优化管理机制,完善沿海防护林森林公园建设

全市依托国有林场建成森林公园6处,其中沿海防护林森林公园3处,分别为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渤海、黄金海岸省级森林公园。海滨国家森林公园,1991年成立,经营面积1001公顷,可游览面积333公顷,主体项目野生动物园,以森林旅游、娱乐休闲及动物观赏、科普宣传为特色,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渤海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成立,总面积2558公顷,可游览面积380公顷,主体项目南戴河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滨海旅游景区。黄金海岸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成立,总面积1.3万公顷,可游览面积5629公顷,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

一是突出保护,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海滨、渤海、团林三个国有林场全部完成公益性单位改革,分别改成事业单位或公益性企业,人员经费、保护管理成本等纳入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沿海防护林管护队伍、基干林带改造提升等资金来源。二是合理开发,提升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水平。一方面完善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修编,推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改造提升总体规划,支持推动渤海、黄金海岸森林公园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公园,统筹提高我市沿海防护林保护及沿海森林公园建设水平,使沿海防护林及沿海森林公园成为我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8月20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电话:储照源   5311755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山海关区政府,北戴河新区管委,北戴河区政府,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建议字[2018]2


                                       结果分类:A


对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答复


王小秋代表:

你在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农业产业引进新技术的建议”收悉,现就林业方面答复下。

林业产业为人民生活提供了生态、林果、木材等生活必需品,林业产业引进推广使用新技术是发展现代林业,不断提高林产品质量,提升林产品品质,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是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改善和保持林产品性状。目前,我市推广使用最主要的林业生物育种技术是组培育苗、多倍体育种、良种嫁接等技术,全市苹果、板栗、葡萄、梨、大樱桃、核桃等主栽果品和三倍体毛白杨等基本采用这些生物技术育种和栽培,保证了良种性状延续,进一步改善果品质量,促进了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推广使用环保农药,确保无公害林果生产。通过宣传教育、市场监控等手段,严格管控果品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引导果农使用生物制剂、有机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果品质量合格。今年,全市完成各种果品质量安全抽检350批次,抽检结果全部合格,没有农残超标现象。

三是引进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林果业生产效率。目前,我市林业使用最广泛的机械化生产主要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平均每年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面积60余万亩,通过飞机喷洒防生制剂或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效率高效果好,节省人力财力。同时,支持县区引进无人机技术,开展林业生产监测,青龙、卢龙等县利用无人机开展病虫情监测、林火监测,效率高,效果明显。下一步,我局将大力支持利用无人机等新技术设施,更广泛地在林业病虫情监测、林火监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利用网络和电商平台,拓展林果产品销售渠道。从今年开始,我局与市农业局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果品质量安全体系追溯平台。平台分溯源总览、溯源详情、企业展示等内容,展示产品合格证、追溯基本信息、展示单位详情、产品信息、合格方式、物流配送、实时视频等内容,提供企业文化、企业荣誉、企业产品、品牌宣介等方面宣传和企业网址、网店、微店、企业公众号连接。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系统调试和数据录入,果品追溯信息同步录入。企业和普通市民通过手机或计算机登录,即可清楚地了解林果产品批次编号、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合格类型、生产者、基地地址、产品规格、保质期、联系人、联系电话、追溯二维码等内容,形成了林果产品全产业链跟踪。


2018年8月28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电话:储照源   5311755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






                                   建议字[2018]4号

 

                                    结果分类:A


对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第15号建议的再答复


鲍万林代表:

你在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果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市果品栽培面积220万亩,果品产量超过90万吨,产值55亿元,果品产业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重要途径。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果品产区道路建设水平

我局结合林果产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全面提高林果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发展现代林果业,进一步提高果品产量质量。一是实施农村电网升级工程。2017年,全市完成农村产业电网改造升级85项,投资2.27亿元,2018-2020年计划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1950项,总投资14.6亿元;二是推进美丽公路建设。2018年全市建设最美公路30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53公里、干线公路大小修项目81公里、干线公路生态修复及绿化53公里全部完工,完成林路建设维修130余公里,很好地助推城乡旅游和农村林果经济发展。三是发展高效节灌及林区蓄水设施。积极争取国家、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7年争取省级以上资金1.08亿元,发展节灌面积6.9万亩,2018年争取省级以上资金2.55亿元,发展高效节灌面积14万亩;利用森林防火三期项目,新建维护水源地(水井、塘坝)近100处。这些节灌和蓄水设施,成为果品生产基地重要的生产水源,改善了水浇条件,提高果品质量和生产力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多方筹措水利项目建设资金,逐步增加果园节水灌溉面积,改善果园水浇设施和条件;同时,结合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科学选址林区蓄水设施位置,发挥好既能防火又能浇灌的综合功能。强化林果地道路“最后一公里”建设,整合交通建设与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多方筹措资金,逐步把水泥路修到果农田间地头,改善果品生产运输条件。

二、推进林业保险业务,减少林业生产潜在损失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进一步完善林业保险制度。目前,我市森林投保面积132.62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4.91万亩;投保金额8.01亿元,其中商品林投保金额0.22亿元;保费304.47万元,其中政策性补贴254.50万元,赔付金额127.73万元。下一步,我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提高森林保险针对性,完善林业保险服务平台,吸引果农积极参保,促进林业保险市场化,有效减少果农生产风险。

三、推广设施果品建设,促进果品产业高效发展

结合“三北”、“沿海”造林工程和“以奖代补”造林补助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林果合作社果品大户,大力发展设施果品。每年,以昌黎、卢龙、山海关、海港等县区为主新增设施桃、油桃、葡萄、大樱桃以及设施苗木生产面积近1000亩,全市设施果品生产总面积超过1万亩,有效实现果品错季上市、品质提升,部分优质果品种苗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促进了果品高效发展。

四、强化林果技术培训,增强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

一是将果树技术培训课堂设到田间地头。今年,全市组织科技师范学院、果研所专家和基层林果技术推广单位组织苹果、板栗主产区青龙、抚宁、海港、卢龙等县区通过现场讲解、剪枝示范方式,开展果树栽培田间地头管理技术培训180起,培训栗农1.5万人次。二是大力培养乡土专家和带头人。以果树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为基础,大力培养果树栽培乡土专家,以乡土专家带动乡、村片区果农科学栽培,提高果树防病虫和标准化建园技能,支持果树栽培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带领果农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同时,与市、县区宣传媒体农业频道(节目)合作,制播大量果树栽培宣传片,更大范围促进栗农生产技术整体提升。



2018年10月10日

签发领导:

联系人电话:储照源   5311755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国网冀北电力秦供电公司,市保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