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4        发布机构:统计局        字体:[   ]

体裁分类:统计信息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文号:        索引号:171/2015-144303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农业生产保持基本稳定,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一、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经济总量小幅增加

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21亿元,同比增长2.8%,较上年同期减缓0.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69亿元,增长3.0%,较上年同期减缓0.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25.60亿元,增长2.6%,林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43.1%,牧业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1.9%,渔业增加值0.63亿元,增长3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0亿元,增长4.4%

(二)农业生产发展总体平稳

1、种植业播种面积“一减四增”

一是夏粮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23公顷,下降6.1%,单产5688公斤/公顷,增长1.2%,总产量66676吨,下降4.9%。其中谷物作物播种面积为3397公顷,下降14.4%,产量21782吨,下降16%;豆类播种面积2382公顷,下降15.5%,产量8222吨,下降10.8%;薯类播种面积5944公顷,增长4.4%,产量183360吨,增长4.9%

二是瓜果类播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瓜果类播种面积966公顷,增长2.2%,总产量36519吨,增长2.5%。其中草莓播种面积809公顷,增长0.6%,总产量29896吨,增长1.2%;西瓜播种面积31公顷,增长29.2%,总产量2255吨,增长17.4%;香瓜播种面积126公顷,增长7.7%,总产量4368吨,增长5.2%

三是蔬菜类播种面积、产量平稳增加。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967公顷,增长1%,总产量941570吨,增长2.4%,其中在统的11类中有叶菜、白菜、根茎、瓜菜、菜用豆类、茄果菜、葱蒜、其他蔬菜、食用菌等9类主要品种的播种面积、产量较上年增长,其中白菜、食用菌产量呈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5%168.1%。水生菜、甘蓝两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下降。

四是中草药材产量快速增长。上半年中草药材产量301吨,增长50.5%

五是特种农作物保持稳定。上半年花卉种植面积202公顷,比上年长1.5%

2、林业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林业生产形势向好,多项主要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其中,新增育苗面积726公顷,增长74.9%;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4441公顷,增长97.4%;林产品采集27830吨,增长37.7%。当年造林面积8420公顷,新增零星植树624万株,较上年有所下降。

3、畜牧业生产两增两减

牛、羊出栏增加,猪、家禽出栏减少。上半年牛出栏8.36万头,增长2%;羊出栏81.65万只,增长4.9%;生猪出栏113.12万头,下降3.5%;家禽出栏1520.89万只,下降2.8%

从畜产品产量来看,上半年猪、牛、羊、家禽肉类产量136958吨,下降2.1%;禽蛋产量51620吨,增长1.8%;牛奶产量51008吨,下降2%,绵羊毛产量825吨,增长8.8%

4、渔业生产稳中有增

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8947吨,增长1.9%。其中,海水产量7295吨,增长0.7%(海水养殖产量3595吨,增长18.1%;海水捕捞产量3700吨,下降11.9%);淡水产量1825吨,增长7.2%

二、农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平稳,夏粮生产继续下滑,冬小麦和夏收大豆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薯类面积、产量增加;蔬菜产业稳健增长,规模逐年扩大;畜牧业结构性调整,生猪、家禽出栏减少,牛、羊小幅增长;林业生产形势向好;渔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夏收粮食作物面积逐年下降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逐年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选择加入到外出务工的大潮中,加之管理成本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上倾向于管理简便、省时省工的玉米等品种,冬小麦等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二)种植业结构有较大幅度调整

1、食用菌、中药材快速增长

受种植业比较效益因素影响,全市食用菌、北部山区的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长,高粱、大豆等杂粮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玉米、稻谷、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

2、特色果业发展加快,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大棚油桃、大棚葡萄、树莓、玉露香梨等特色果品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当前情况看,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3、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逐年稳定增长,经济效益增加。

(三)养殖业发展特色明显,潜力十足

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县区抚宁县、全国生猪生产重点县和全省肉羊标准化示范县卢龙县、省级肉鸡标准化示范县青龙县带头示范作用明显。

1、生猪养殖逐渐走向规模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生猪市场低迷,今年初猪肉价格探底,许多养殖户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出现减少存栏或者弃养的情况,造成生猪存、出栏量减少,生猪市场供应量减少。但抚宁、卢龙作为生猪大县,有着较好的养殖基础和较为完善的流通渠道,规模养殖比较效益较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对稳定地区生猪市场,保障城乡居民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2、养羊业跨越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为鼓励广大肉羊养殖户的积极性,早在2013年青龙、卢龙等县政府对养羊企业给予低息贷款并对有规模上水平的每个养羊大户给予资金补助,极大地刺激了山区县圈舍养羊的积极性。使重点养殖片区、乡镇形成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市场相对稳定,经济效益较好。

3、禽蛋和禽肉价格稳定,禽类养殖健康发展

受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家禽生产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有亮点。青龙县着力打造“河北第一肉鸡养殖大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肉鸡舍实施资金奖励政策外,在信贷、扶贫开发、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并与当地龙头企业共同设立了养殖风险基金,大大推动了全县肉鸡产业发展,秦皇岛正大公司、正秦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抚宁蛋鸡基地良性发展带动了卢龙、抚宁等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制约了农业生产利润空间的扩大

近年来,农资价格呈现上涨势头,种子、农药、化肥等价格逐年走高。较大程度冲抵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造成农业生产利润空间缩小,农业增产不增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部分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不再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

(二)农业生产粗放式经营,产品单一,结构不优

从全市当前农业种植结构来看,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甘薯,这些作物种植管理方式简单粗放,经济附加值较低,比较效益不高;而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品牌优势不明显;该市种植大的八大蔬菜品种多以大宗蔬菜为主,利润率高的特色品种作物份额偏低。

(三)蔬菜产业成本较高、产业化程度较低

蔬菜产业投资成本较高,建成占地一亩左右的日光温室成本要花费6-7万元。设施蔬菜种植的主力仍然是家庭农户,农户依靠自有资金建成几个集中连片的温室大棚往往受财力、人力等因素影响难以成行。加之全市蔬菜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尚未走上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道路。菜农生产的蔬菜自行销售,各找门路,价格随行就市,无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四)成本和价格因素制约着畜牧生产的稳定发展

受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消费下滑、主要饲料及原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猪粮比价连续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户出现亏损,生猪养殖效益下降。加之畜产品养殖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养殖户难以把握市场节奏,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养殖户扩大生产、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从目前的畜牧生产情况来看,出现出栏、补栏不稳定的现象,对全市畜牧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四、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一方面要依靠市场调节,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的调控职能不能缺位,调控手段不能缺失。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业健康发展

围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打产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的区域结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二)加大对种植业的财力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达到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资金投入方式。

(三)加大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提升畜牧业比较效益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畜牧业生产的“风险性”,有效地规避畜牧业生产的风险,一要加强疫病防治,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二要进一步拓展畜产品销售市场;三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要研究探索建立畜牧业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四)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是培养龙头企业,抓好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点的示范效应,让农民看到产业化实施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规划。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让农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切实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三是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五)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各级涉农部门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农产品产销发布和预警分析系统,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引导农民发展有优势、有潜力、有市场、可持续的种养项目。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农资市场安全有序,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