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 共命运 齐发力 秦皇岛市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发布时间:2021-01-11        发布机构:        字体:[   ]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文号:        索引号:000357499/2021-297

2020年是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的决胜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的收官年。秦皇岛市上下同心,合力攻坚,打赢了蓝天保卫战,实现了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34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和“十三五”目标任务,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1.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

2020年以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当做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摆上重要日程,书记、市长坚持亲自研究部署、协调督办,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形成了全面发力、群策群力、决战决胜的攻坚态势。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主要及主管领导分别组织召开了23次工作调度会,其中书记亲自调度5次,市长亲自调度12次,主管副市长坚持每周调度;政学书记多次深夜到市大气办亲自指挥调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带队夜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瑞书市长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解决工作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汇报,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到市大气办调研,加强工作监督;市政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作用,召开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听取我市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政协委员现场调研港口污染防治等工作,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推进工作落实。

强化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综合协调议事机构作用,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了50个单位的工作职责,发改、住建、城管、交通、交警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积极推进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秦皇岛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月度考核办法(试行)》,强化乡镇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县区空气质量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逐级传递压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参与、部门负责、县区落实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不断强化组织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宣传,市政府新闻办定期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情况,讲解污染天气危害、注意事项及如何防御等,动员全市群众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整合数据资源,建立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加强预警预报

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搭建秦皇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平台,强化五大功能,即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监控网络、污染成因分析系统、精准预报预判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全面加强大气精准调度指挥,完成从技术到管理的闭环决策支撑体系。先后整合了全市国控、省控、市控、小型、微型空气站共412个点位的分钟与小时数据,整合了北戴河超级站共13台组分与垂直观测设备数据、全国337城市共计150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实时数据,为空气质量形势研判与实时调度管控提供了数据基础。整合了全市195家重点自动监控数据、全市建筑工地303个PM10监测数据与167个视频监控数据、163个秸秆禁烧视频监控数据、58家用车大户和761个车流量监测卡口和489辆渣土车实时位置与轨迹、3个尾气遥感监测卡口等数据,为本地污染源监管与成因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为全面加强精准指挥、快速调度、督导检查、推进落实,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和监管的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我市组建了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中心,印发了《秦皇岛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工作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深度战略合作,强化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实时研判分析,县区、部门也成立了分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每日发布管控措施,强化日常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到位;加强工作举措跟踪绩效评估,不断提高各项举措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聚焦五大领域,积极打造污染减排体系,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全市坚持“煤、企、车、尘、港”五源同治,强化协同治理、科学治理和铁腕治理,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一是开展散煤治理攻坚行动,全市共完成13.8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推进海港区、山海关区、抚宁区13台、1015蒸吨集中供热锅炉热电联产替代工程;完成洁净煤配送22.90万吨;开展2020年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全市除抚宁区18家销售网点外其他县区全部实现了散煤销售网点清零,累计抽检散煤70个批次,合格率为100%,查扣劣质散煤1210.87吨,罚款21.43万元。二是开展工业企业超低改造攻坚行动,全市钢铁、水泥、玻璃、电力等重点行业已全部超低排放;压减钢铁产能40万吨、粗钢产能40万吨、火电产能4.8万千瓦;完成工业窑炉、锅炉超低、VOCs深度治理等1019项重点治理项目,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三是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全市淘汰国三及以下重型柴油货车4259余辆,推广使用新能源车1526标准车;加强柴油货车联合执法,检测柴油货车19390辆,发现问题车辆1125辆,劝返维修1021辆,处罚104辆,罚款20800元;抓拍推送黑烟车130期,推送黑烟车194辆,遥测超标450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6129台,狠抓机动车污染治理。四是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全面推行“高压冲洗+机械湿扫+全天候清扫保洁”道路清扫保洁模式,实行18小时保洁时间;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推行“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清扫模式,每天机械化清扫不少于1次,洒水次数不少于2次,累计清理疏通边沟740余公里,清理堆积物和生活垃圾9500余立方米;全市293个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要求、露天矿山修复绿化145处,不断提高扬尘管控水平。五是开展港口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成立了港口生态环境执法专班,检查交办各类问题79个,其中立行立改问题51个,限期整改问题28个,立案10家、查封企业1家,处罚金额99.4万元;完成了4个泊位的2套高压岸电项目建设;港区严格落实禁止汽运煤集港政策,杜绝了汽运煤集港现象,不断提升防风网、洒水除尘系统的性能和管理水平,落实了煤炭装卸和堆存作业中的各项扬尘管控措施,有效降低煤炭作业扬尘。

四、强化服务与执法并重,建立精准管控体系,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邀请全省行业专家,对全市工业企业开展调研,摸清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筛选61家重点排污大户,逐个企业、逐个工艺开展工作摸排,“一企一策”制定精准化管控方案,精准管控措施落实到每个生产工艺和时间节点,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和污染防治设施精准管控,对企业不停产,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对重点工业企业生产全过程污染物排放的精准化控制,重点工业企业同比削减污染物排放30%以上。

开展工业企业绩效评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采取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企业,污染天气下采取少限产或不限产的措施,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坚决防止“一刀切”的目标。目前,已对我市22个行业85家企业开展了绩效评级。建立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在污染天气下最大限度保障正常生产、施工。

建立污染天气分类管控体系,按照 AQI 数值将管控措施分为日常管控、轻中度污染天气管控和重度污染天气管控三种情况,分级分区分时段启动应急管控措施,有效减少污染天气影响,根据气象条件,对全市301家涉VOCs企业错时、错峰生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结合风向、温度、湿度等变化,制定道路抑尘、城市降温等精准化管控措施,提高管控水平;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细化1100多家企业应急响应措施,实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确保发挥减排作用。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充分利用在线监测、分表计电、在线监控、无人机飞检等方式开展执法行动,增加执法效率,减少对正面清单企业打扰。坚持全市环境执法“一盘棋”,整合执法资源和力量,围绕大气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突击执法、交叉执法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0年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下达处罚决定书612件,处罚金额3801.4558万元(其中涉气案件305件,处罚金额1272.721万元),对29起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形成了高压的环境执法态势,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