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全民健身实施 计划(2021—2025)》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12        发布机构:北戴河新区管委        字体:[   ]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秦北新管〔2022〕9号        索引号:67466224-6/2022-1652

各责任单位:

现将《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2412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

 

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魄、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保障。“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北戴河新区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期。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确保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根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秦皇岛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结合北戴河新区全民健身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以新区工管委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以改革创新增强全民健身发展动力,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努力提升居民健身的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组织健全、活动充实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锻炼成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持续提高;街道、社区、乡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完成提档升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4%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5名;实施“体育+”行动,推动“体教”“体卫”、“体旅”多元化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北戴河新区全民健身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属性

目标

备注

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约束性

44%

 

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约束性

2.95m2

 

3

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

约束性

92%

 

4

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约束性

≥2.5%

 

5

每万人拥有社会足球场数量

约束性

≥1.5块

 

6

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

约束性

1

 

7

大众参与冰雪运动人数

约束性

3.6万人

2021年底

8

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完成提档升级

预期性

 

 

二、主要任务

(一)增加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效供给。实施河北省“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全区域覆盖、全年龄段共享。以打造群众身边的健身圈为目标,结合城市更新、社区更新、乡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充分利用公园、公共绿地、海河湖沿岸等“街角银边”改建健身场地,增加基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利用文化广场、低效用地等推进美丽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地区健身设施供给;适当增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适用的户外健身设施;同步增设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育文化宣传设施。到2025年,新建1个体育公园、1个公共体育场、2个社会足球场,每万人拥有足球场数量达到1.5块,新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不少于20处。逐步构建“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格局。(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规划建设局、自然资源局、社会发展局、林业园林局、金潮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拓展居民健身活动空间。推进居民健身步道、社区健身点、多功能球场、健身驿站等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使15分钟健身圈”布局更加合理完善。以街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衡布局为导向,结合实际重点推进社区居民健身点建设。支持在社区、商业配套用房、地下空间、楼宇屋顶等布局共享健身房、共享球场等灵活便捷的场地设施,服务周边健身人群;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运动中心,不断拓展居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空间。(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规划建设局、自然资源局、各街道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水平。全面推进北戴河新区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发展水平。逐步建立系统完备的全民健身大数据库,推进全民健身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智能化分析全人群、全年龄段人群健身数据,提升居民健身参与感、获得感。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运营和服务,通过手机APP等发布赛事活动信息,探索全民健身运动积分奖励办法。以全民、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为服务导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系统集成全民健身电子图、体育设施管理维护、体育场地、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功能,为广大居民提供智能化、快捷化、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新体验。(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党群工作部、各街道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场馆(地)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场馆硬件设施更新、维修与日常管理,保障使用安全,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地)使用效益。落实大型体育场馆(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加大场馆(地)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力度。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分时段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1.打造赛事安全管理新常态。坚持底线思维、明确责任主体,增强风险意识,落实赛事活动监管责任,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围绕组织运营、服务保障、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疫情防控、地质条件、气象因素等内容,按照“一赛一方案”的原则,周密制定赛事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全面梳理排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健全标准规范,确保每个关键环节都要有清晰、明确、具体可行的工作要求。(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公安分局、社会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激发赛事活动新动能。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大球、三小球、游泳、健身跑、冰雪、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发展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运动项目,鼓励发展帆船帆板、马术、高尔夫、赛艇等引领消费的运动项目。结合地域文化、休闲资源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赛事活动,培育市级以上品牌赛事,形成影响力大、受益面广、持续性强的各级品牌赛事系列。构建乡镇(街道)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举办三级联动、项目覆盖广、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农民趣味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群众系列赛事活动。十四五期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40场以上。(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局牵头,公安分局,社会发展局、各街道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品牌赛事塑造计划。依托优越的比赛条件和环境资源,承接更多精彩的帆船帆板等体育比赛,引进更多品牌赛事落户新区。继续办好帆船帆板、健身健美比赛等赛事,通过举办品牌赛事,进一步拉动本地社会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提升新区国际形象。(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1.壮大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队伍。大力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健身达人、公益志愿者及基层社区(村)干部加入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水平。每年培训体育社会指导员不少50人。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5名。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面向社会招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达到社区乡村全覆盖,每个社区达到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普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各类体育骨干参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2.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建设。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区级过敏体质监测站,鼓励支持有条件乡镇(街道)的设立监测站,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了解和掌握全区群众体质状况,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实施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依据。到2025年,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标率达到92%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显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含在校学生)增加到44%;体育人口达到45%;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保持48%。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知识及运动项目科普大讲堂,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伤病预防、运动康复知识宣讲。(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党群工作部,社会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1.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优化体育健身组织发展环境,构建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探索创新政府、社会力量合作模式,推动各类体育社团、体育民办非企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实施体育健身组织培优工程,鼓励新区居民以运动兴趣自主结社、自主管理、自主运营,引导自发性的草根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健身组织,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别体育社会组织结构。鼓励、支持各类体育社团积极承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任务。

2.培育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结合体育赛事“一县一区一品”培育计划,有计划支持帆船帆板类水上运动俱乐部发展壮大,广泛开展帆船帆板培训及民众普及活动,树立骨干典型。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老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发展壮大。创新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扶持方式,积极开展体育社团专题培训、团队拓展、特色展演等活动。加强北戴河新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与室内外及国际间社会团体间的交流互动,举办高规格联赛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3.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监管。依法履行对体育健身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育健身组织监管体制。推动各类体育健身组织成为权责明确、依法治理的现代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体育健身组织服务和扶持力度,增强体育健身组织活力。加强体育健身组织治理,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促进体育健身组织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提高体育健身组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使体育健身组织成为北戴河新区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的体育干预,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赛事活动。在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制度,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举办职工运动会。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积极开展适合妇女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无障碍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和残健融合的体育健身活动。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党群工作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快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结合新区自然资源,为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营造全社会参与冰雪运动的浓厚氛围,建设不少于5片嬉冰嬉雪场地,满足市民冰雪休闲娱乐需求。大力开展全民冰雪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嘉年华和群众冰雪健身体验活动。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举办中小学冰雪运动联赛。开展社区冰雪运动会和乡村冰雪体验活动,以多种形式推进冰雪大篷车巡回体验,推动冰雪运动在基层扎根。开展大众冰雪体验参与活动,利用雪场、浇冰场场地设施,动员全部中小学生和部分市民参与其中,实现辖区3.6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完善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实现2025年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20人。(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党群工作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依托省体育局秦皇岛训练基地、远洋蔚蓝海岸帆船海航基地、恒博华贸网球中心等国内一流体育场地设施,积极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依托自然条件和优势,开展帆船帆板、高尔夫、马术等体育项目,不断延伸体育+旅游融合,打造特色体育休闲产业。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国际化为标准,以项目为载体,支持做强新区海上运动体育产业,大力培育体育旅游、建设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市场,全力培育具有滨海特色的体育商圈。(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规划建设局、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深化全民健身跨界融合发展

1.加强体教融合发展。完善“体教融合”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保障“体教融合”提质增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培训和体育赛事活动,鼓励青少年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支持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全面实施“学生学会2项体育技能”行动计划,深化开展专项体育课程进校园,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行动计划,开展千名学生冰雪体验活动。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进赛事共办,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加强对体育教师、教练员常态化培训和运动员青少年运动技能培养。支持全区各中小学校建设多个项目学校代表队,鼓励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大力发展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体卫融合发展。全面落实《河北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建立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实现体育健身与养老、保健、康复、医疗等融合发展;加强体卫融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体卫融合专家团队,为不同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推动体卫融合服务向基层延伸,鼓励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到2025年,实现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全覆盖。(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社会发展局,党群工作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体旅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和建设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示范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继续深耕马术、高尔夫、帆船帆板等体育项目,吸引京津冀地区精英消费人群,盘活做强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产业与城市、旅游、文化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新区海洋、沙滩、绿树、花海、温泉等特色资源岸线资源,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海上运动休闲基地,拓展水上运动、沙滩运动等项目。(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发展改革局、海洋和渔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宣传。依托赛事活动举办展览、论坛、演唱会、嘉年华等各类文化活动,鼓励开展相关文化主题展览、学术论坛、文化活动。坚持正面宣传和舆情监控,培树一线典型人物,持续推进“最美体育人”宣传报道。组织开展体育名人进社区、进校园公益活动,加强运动员和青少年体育道德教育,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党群工作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实施。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发改、住建、国土部门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广电、住建、环保、农林、旅游等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公益健身服务体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全民健身投入。(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督查评估。将全民健身工作业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督查督导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本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组织对本实施计划执行情况的中期和终期评估。积极主动接受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监督,对全民健身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责任部门: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