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供销社201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0-07-15 发布机构:供销社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计划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文号: 索引号:205/2010-150734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省社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创新促发展、提高上水平、强社增实力、争先抓亮点”这一工作主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和人才兴社战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培育壮大社有企业,广泛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力争在工作标准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增强上实现新突破,开创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新局面,在促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新作为,为全面完成“三年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经营体系:全系统商品购销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增长20%以上;每个县区建立2个以上网络体系,网络终端数量比上年增加150个;食盐专营工作全面完成省社下达的任务;巩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成果,经营量实现较大增长;巩固和提高农资经营主渠道地位,化肥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资产经营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服务体系:农合联实体化建设全部达标,服务带动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广泛开展农村综合服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加快基层组织创新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供销社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保障体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加快人才资源配置体系建设,人才兴社战略得到有效保证;加大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和减债解困力度,改革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初步建立科学的社有资产运营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继续解决难点、热点问题,职工队伍保持基本稳定;进一步转变作风,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管理,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1、培育壮大网络龙头企业。采取整合资源、与系统内外资本合作等形式,加大市、县两级网络龙头培育力度,力争每个县区新培育1个网络龙头。重点抓好冀东农资物流储备中心(市级农资配送中心)、昌黎县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打造新的网络龙头。推动市水果批发市场、北戴河蔬菜批发市场、昌黎县新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四县农资配送中心升级改造,提高经营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
2、提高网点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新网工程”网点建设与改造标准,加强基层网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其上档升级。继续发展一批农资、日用消费品网点,扩大网络覆盖面。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整顿、规范再生资源经营秩序,适时启动新项目,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在农村、社区建设一批绿色回收网点。
3、提升“新网工程”网络运营质量。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重点,促进龙头企业、终端网点的有机联结和协同发展,连点成线、连线结网,提升商品配送率和网络销售功能,其中农资连锁企业对终端网点的配送率达到60%。积极实施薄弱县经营网络振兴工作战略,年内消灭经营网络薄弱县。加强网络监管,规范龙头企业和网点经营行为,切实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积极探索其它各种便民服务方式,在物流、配送、服务中增强对农村市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4、完善农合联组织体系。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吸纳社会资源,抓好乡镇“农合联”分会建设,到年底,具有条件的乡镇都要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或办事机构。进一步扩大农合联覆盖面,把更多的有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吸引到农合联队伍中来,到年底,市农合联会员达到200个,全市加入农合联的会员达到1500个。
5、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着力发展一批供销社参股、控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积极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推动系统内专业社上规模、上水平。年内创办和领办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扶持11个先进典型。
6、广泛开展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市、县农合联网站、会刊建设,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时力争年内开通市农合联网站“商务版”。 继续开展“农超对接”活动,举办“社、企、科”、“社、银”对接洽谈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促进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和农民培训工作,年内组织学习和培训35000人次。
(三)推动基层组织创新,强化为农服务功能
7、加快基层社改造步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对具有一定实力的基层社,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步伐,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对基层社实力较弱或已经撤并的地方,吸纳其它经济组织和农民加入,以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形式,重新建社或建立周边中心社分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站等服务组织,代替原有基层社为农服务职能。年内要抓好试点工作。
8、兴办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结合新民居建设规划,在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镇,以基层社、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超市等经营网点为基础,建设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已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规范工作,不断强化为农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培育11个示范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9、探索发展农村金融互助合作服务体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依托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年内在有条件的县抓好试点工作。
(四)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10、加快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系。因企制宜,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回收公司、亨泰公司改制工作,未完成改制的县区直属企业也要制定改制规划,抓紧实施改制工作;加强对已改制企业的监管,促进改制后企业健康发展;成立市县两级社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建设新型的供销社资产运营、投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进一步规范社有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对涉及社有资产的出售、转让、重组、购置、建造、收益等事项,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管,规范企业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的发放,切实改变企业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状况;加快未确权资产的确权步伐,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
11、实施项目带动。围绕“新网工程”、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等方面,建立市社项目库,收集、储备一批供销社参股20%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保持申报项目的连续性,提高项目申报的有效性。年内,重点抓好冀东农资物流储备中心、昌黎县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等一批市、县龙头企业建设和升级改造,以及四县基层社改造、抚宁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扩产、北戴河区社金山商务会馆等强社、立社项目,力争项目总投资突破2.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5亿元。
(五)强化重点商品经营工作,提高市场占有率
12、提升盐业专营与盐政管理工作水平。持续强力推进“食盐安全村”建设,力争到年底多数县(区)实现全覆盖,个别县(区)覆盖面不低于80%;强化日常调度考核,抓好后进县转化工作,全面完成入口食盐供应任务,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不断提高小包装使用率,全市平均力争达到80%以上;以市盐业公司为龙头,创新经营理念,努力增加多品种盐销售,围绕食盐经营主业开展多种经营,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加强盐政管理和执法人员培训,做好食盐零售许可证换发工作,认真开展盐业市场治理整顿,有效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盐业市场环境。
13、做好农资、烟花爆竹经营和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完善市级化肥淡季储备运行机制,发挥淡储旺供作用。推动农资同业整合,扩大化肥网络经营规模,提高农膜、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其它农资品种市场份额,积极开展农资系列化科技服务活动。坚持行业自律,巩固和提高农资主渠道地位,确保不发生坑农害农事件;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的治理结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探索构建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安全高效的区域性烟花爆竹经营网络。积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完善服务措施,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安全经营,扩大市场份额;及时组织防汛物资调入,加强储备物资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防汛物资储备任务。
(六)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等项工作,为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4、认真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回头看”,建立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干部任用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改制企业党组织,组织开展“争创四强、四优”活动,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调控和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企业在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提高人民群众对供销社系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断加强市社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认真落实稳定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供销社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政治、生活待遇。
(七)统筹兼顾,实现供销合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5、做好安全生产及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承诺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三项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深入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经营责任制,加强对自营、加盟和出租网点的监管。加大对果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推广绿色环保有机果品。加强对全市食盐经营、使用单位和食品加工企业用盐的管理,保障食盐安全供应。
1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面向社会广泛吸纳、招聘各类优秀人才、社会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为供销社注入新鲜血液,解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加强企业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解决企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问题。
17、培育示范典型。充分挖掘和培养一批具有方向性、示范性、有说服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模式的典型,切实搞好经验总结,在全系统大力推广。重点抓好昌黎、抚宁、北戴河改革发展示范“蘑菇圈”建设工作。
18、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力争早日出台我市贯彻国务院40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争取在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化解债务力度,破除改革发展障碍;进一步改善县级社待遇,力争在经费、编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合作经济”论坛,与先进发达地区供销社广泛开展政策、经验、信息等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载体和新闻媒体平台,继续大力宣传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成果和为农服务新举措,全面推广和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在系统内营造良好的团结合作氛围,在系统外不断提升供销社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