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1-23        发布机构: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体:[   ]

体裁分类:计划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        索引号:169/2013-104007

2012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国、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事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管理为着力点,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医疗卫生监管、暑期医疗卫生保障等各项工作,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继续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滨海名城及全市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经费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充分发挥医保制度的支撑作用;继续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向县级医院延伸;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回款的政策和规定,强化对医疗机构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估和基本药物的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二、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

加强青龙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第三方付费制度改革,缩小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差距。强化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格局。

三、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民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

继续提高筹资水平和参合率,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29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240元;参合率稳定95%以上;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封顶线达到7万元;继续扩大重大疾病救助范围,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增加到12种以上;继续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水平,全市各县区(包括村卫生室)全部开展门诊统筹工作,门诊补偿封顶线达到80100元;积极推行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探索和完善基金安全监管机制;探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点;健全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强化基金监管和运行监测,确保基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四、加快医疗资源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启动市第一医院新址建设,推进市第二医院、市军工医院等迁建工作;启动市第三医院传染病救治中心和市120指挥中心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工人医院病房楼年底前争取完成主体工程;市中医医院和昌黎县医院竣工并投入使用;推动青龙县医院、抚宁县中医院和卢龙县中医院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和市财政支持,做好商业融资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三级综合医院软硬件建设,增强综合实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专科医院特色科室建设,增强发展优势;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设施、设备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诊疗能力;提高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标创优活动,年底“硬件”达标率达到97%。加强医改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推进中央、省医改预拨项目的执行进度,确保按要求施工或完工。

五、加强和创新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做好卫生调研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全系统卫生信息统报制度,及时、快速、全面、真实地反映卫生工作情况;针对当前卫生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工作;制定人才发展、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推动卫生各项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全面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强力推进电子病历管理、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工作,推动成本核算与控制,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病案管理,落实核心制度,推进住院病历质量管理,继续开展住院病历质量评比;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索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组织开展护理岗位技能大赛;继续加强双向转诊、远程会诊、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改进服务、方便群众;推动防盲治盲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县(区)卫生数据交换平台;以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一卡通”为载体,建立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系统安全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强化医疗行为监管。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优化就医环境,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推进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医疗机构规范年”活动,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加强临床用药管理,重点对各类医院、门诊部、诊所进行监督检查,加大整改、处罚和取缔力度;加强医疗美容、戒毒医疗和医疗广告的监管工作;探索推动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规范采供血质量管理和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探索建立医疗纠纷跟踪评价和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人才和科教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领军人才库、骨干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库,加大急缺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强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好各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交流平台作用,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建设和管理,着力在梯队建设、课题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层次、提水平;抓好市第一医院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新一轮市级重点(发展)学科评审工作。

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健全管理体系及网络,建立优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干部保健服务机制;加强基地医院管理,加强干部门诊和病房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就诊流程,改进服务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进健康体检工作,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实施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全面做好政务、医疗、预防三大保健工作,圆满完成暑期医疗保健各项任务。

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大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公共卫生专门机构,设专人负责;以市精神卫生中心为龙头,各县区精防办为枢纽,乡镇(社区)为基础,组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抓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工作。继续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农村、城市居民建档率分别达到60%80%以上;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0%以上;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0%、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2%;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及时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率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等指标要全部达标;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两癌”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农村改厕等项目。会同财政部门对各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督导,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依法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准入管理,开展无证行医、超范围诊疗、虚假宣传以及非法接生、终止妊娠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爱婴医院监管,开展产科质量达标活动,全面清理不合格助产机构;针对儿童视力保健、早期智力开、肥胖、龋齿等,组织实施儿童康复工程;抓好“降消”、“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等项目,开展儿童营养与健康检测试点;积极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产前筛查、诊断与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剖宫产率降至55%,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要低于1/万和8/千。

加强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宣传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和实施“健康教育工程、健康服务工程、健康饮食工程”,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七、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县区卫生局、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承担卫生应急任务的二级以上医院等设立卫生应急专门机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应指定卫生应急负责人。加强疾控中心建设,增强快速诊断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以霍乱、出血热、手足口、艾滋病、结核病为重点,加强疫情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动态,完善疫情预测、预警机制。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防控,开展农村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降低鼠密度;加强艾滋病防治,围绕示范区项目,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高危行为干预力度,加强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建设,做好重点区域和人群的防治工作;做好手足口病防控,督导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落实晨检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重症早期识别能力,加强定点救治医院的重症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严格落实肺结核患者报告转诊制度,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规定要求加强常规免疫规范化管理,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力度,强化科普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扎实有效地推进除四害工作;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市两级卫生县城、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卫生村庄活动;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和卫生系统禁烟工作。

八、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卫生环境

全面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扩大职业病防治服务覆盖范围,年内实现每县至少有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目标;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放射诊疗行为,全市放射诊疗单位办证率达到90%以上;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促进B级单位向A级单位转化,推进重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探索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加强生活饮用水监测,各县区生活饮用水监测能力达到42项以上,进一步扩大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范围;加强对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管道分质供水单位和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开展涉水产品、消毒产品和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无证行医“暴风”行动,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开展对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控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和宣传指导,督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九、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市振兴中医药事业实施意见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市中医院要高标准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加强乡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青龙满族自治县力争成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海港区力争成为省级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和专科专病建设,开展市级名中医和重点中医专科专病评选,抓好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加强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脑病科、肿瘤科等国家、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积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各级中医医院要设立“治未病中心”,向城乡居民普及推广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医疗、膳食、起居、运动、心理等养生保健服务。

十、加大文化建设和行风建设力度,打造卫生新品牌、树立行业新形象

加强文化建设。制定行业文化发展规划,制定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开展文化创建活动,构建卫生行业特有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和职业精神,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卫生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学习宣传刘琼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白求恩精神,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树、宣传典型,在全系统营造“讲正气、树新风、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加强行风建设。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医德档案,量化考评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建立有效的医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以医院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向纵深开展,不断提高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和行风建设水平;抓好民主评议工作,制定并落实民主评议考核和奖惩机制,完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力争行风评议提档进位。

十一、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暑期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进一步健全暑期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决策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各项预案,加强队伍演练,做好人员、物资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全链条、闭合式的食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暑期食品供应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主动搜索疫情,严防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发生。对北戴河医院老干部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升级改造,发挥北戴河健康中心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暑期医疗保健能力和水平;完善暑期医疗救治体系,在沿海主要浴场高标准配置医疗救护车辆及急救设备,提高浴场救治水平。

同时,兼顾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大日常监管和隐患排查力度,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严防事故发生或事态扩大。二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值班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建立督导检查和奖惩机制;组织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对重点问题、重点人群明确领导包案,防范越级访、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做好医疗纠纷投诉接待处置工作。三是做好卫生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工作制度,完善考评机制,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使政务信息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丰富宣传载体,了解和控制舆情,创造有利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