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4-02 发布机构: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 索引号:169/2018-172107
各县、区卫生计生局,全市有关医疗单位:
现将《2018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秦皇岛市卫生计生委
2018年4月2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18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省、市卫生计生工作重点,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整体推进全市医政管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深化医改各项重点任务
(一)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秦皇岛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办法》,在抚宁区和卢龙县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种疾病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推动基层首诊。进一步落实完善入出院标准和转诊原则,综合运用医保、价格、宣传、引导等手段,有效落实双向转诊。推进日间手术试点,力争将日间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逐步增加日间手术试点病种和术式,落实急慢分治。
(二)推进医联体建设
按照“三级医院统领、全市全部铺开、打破区域壁垒、实施六个统一、横纵互联互通、多种形式互补”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行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医共体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组建专科医疗联盟,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及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
(三)继续推进京津冀区域医疗合作
继续加强与京津冀院级之间、科室之间、专业之间的技术、学术交流合作,支持鼓励各级医院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特别是在与京津地区远程会诊方面有所突破。
二、以实施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一)开展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贯穿于全年医政工作始终,加快推广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实现“服务环境明显好转、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
(二)持续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2018年完成全部县区综合医院评审评价,落实省政府“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的要求,注重评审结果运用。
(三)改进群众就医服务。继续加强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建设统一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不断改善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医手续,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加强质控组织建设。加强医疗质量检测,充分发挥各级临床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全市相关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医疗质量、院感控制、合理用药、临床检验、护理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病案首页质控工作,按照“四统一”原则,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为工具科学评价医疗质量。
三、强化医疗市场服务管理
(一)支持社会办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要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做好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审批工作。推动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新增卫生资源总量向社会资本倾斜,满足群众不同层次需求。
(二)加强社会办医服务管理。坚持 “依法依规”原则,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重点加强对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的监督管理。对不达标者限期进行整改,做到处罚一批、撤销一批、整改一批。
(三)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线,研究制定全市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工作方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以落实“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制度为核心,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继续开展依法执业专项检查。
(四)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落实临床技术准入的相关规定,全面加强对腔镜治疗、血液透析、介入治疗等诊疗活动监管,严格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器官移植活动,切实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五)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深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师进行诫勉谈话。继续加强毒麻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培训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控制辅助用药。
(六)加强医疗费用控制。以医疗费用控制为重点,继续开展诊疗合理性评价工作。按照全省平均水平,采取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缩短平均住院日等综合措施,强化考核管理,努力降低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继续推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开展诊疗合理性评价工作。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继续推行按病种收费试点和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和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推进力度。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至少选择10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四、加强采供血管理
(一)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力度。提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水平,加强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推进无偿献血向预约模式转变。完善无偿献血各部门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宣传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无偿献血,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提高采供血机构服务水平,规范储血点、采血点设置,打造“环境温馨,服务优质”采供血服务网络。加强采供血机构内涵建设和质控管理,提高采供血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
五、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继续深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全市三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在全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市级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70%以上的病房,并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在4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力争患者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六、深入实施精准健康扶贫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
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规范救治定点医院管理,落实定点医院单病种付费。稳步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加大政策宣传和督导考核力度。加强城乡对口支援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积极探索推行“团队帮扶”、“科室帮扶”等工作模式,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合作共赢新机制。推行管理人员双向挂职制度,落实专业、师生、班子、部门“四对接”要求,强化管理帮扶和技术帮扶。加大明查暗访和督导考核力度,完善信息报送和定期通报、重点约谈等制度,奖优罚差,树立典型,确保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
七、加强平安医院建设,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建立医联体医疗责任险制度。各医院要建立完善医疗纠纷接访办公室,加强医院监管、提高医疗质量、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体制机制,继续落实跟踪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情节严重的责任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进行严肃处理。伴随医联体建设探索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新机制,研究确定参保单位总额和参保机构的具体政策措施。
八、全面做好日常工作
统筹做好传染病、突发重大事件等医疗救治、疾病应急救助等医疗救治工作。高质量完成暑期医疗保障工作。完成防盲、防聋、助残、禁毒、征兵体检、老龄卫生等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