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3-09        发布机构: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体:[   ]

体裁分类:计划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        索引号:169/2016-225222

2016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医政和医院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主线,紧紧围绕省、市卫生工作重点,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提高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推进医政管理各项工作。

一、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全面改革

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督导检查。加快推进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制度、支付方式、控费机制等改革,力争取得相对成熟且可以复制的模式在全市推广。深入做好监测评估工作,认真分析汇总各项改革监测数据和信息,全面总结相关经验。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

二、继续推进京津冀区域医疗合作

继续加强与京津冀院级之间、科室之间、专业之间的技术、学术交流合作,支持鼓励各级医院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特别是在远程医疗会诊方面有所突破。

三、以实施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一)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贯穿于全年医政工作始终。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努力实现“服务环境明显好转、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工作目标。

(二)推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2016年力争完成全部县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落实省政府“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的要求。

(三)改进群众就医服务。继续加强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建设统一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不断改善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医手续,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加强质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临床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全市相关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在院感控制、合理用药、临床检验、护理管理等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四、调整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研究制定《秦皇岛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扎实推进秦皇岛市广济医院项目建设,市广济医院要按照项目总体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五、强化医疗市场服务管理

(一)鼓励社会办医。加强调查研究,研究制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新增卫生资源总量向社会资本倾斜。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二)加强社会办医服务管理。坚持 “依法依规”原则,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重点加强对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的监督管理。对不达标者限期进行整改,做到处罚一批、撤销一批、整改一批。

(三)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完善控制评价体系,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落实病人安全目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诫勉谈话制度。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和不当处方公示制度,完善药品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处置,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四)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落实临床技术准入的相关规定,全面加强对腔镜治疗、血液透析、介入治疗等诊疗活动监管,严格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器官移植活动,切实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五)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深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师进行诫勉谈话。继续加强毒麻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培训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六)加强医疗费用控制。以医疗费用控制为重点,继续开展诊疗合理性评价工作,按照全省平均水平,采取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缩短平均住院日等综合措施,强化考核管理,努力降低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继续推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开展诊疗和理性评价工作。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继续推行按病种收费试点和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和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推进力度。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分别不低于2015个病种,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加强医院收治病种管理,规范转院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收治患者,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格局。

六、加强采供血管理

(一)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力度。提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水平,加强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推进无偿献血向预约模式转变。完善无偿献血各部门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宣传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无偿献血,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提高采供血机构服务水平,规范储血点、采血点设置,打造“环境温馨,服务优质”采供血服务网络。加强采供血机构内涵建设和质控管理,提高采供血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

七、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继续深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全市三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在全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市级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70%以上的病房,并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的其他县级医院在4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力争患者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八、深入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积极探索推行“团队帮扶”、“科室帮扶”等工作模式,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合作共赢新机制。推行管理人员双向挂职制度,落实专业、师生、班子、部门“四对接”要求,强化管理帮扶和技术帮扶。加大明查暗访和督导考核力度,完善信息报送和定期通报、重点约谈等制度,奖优罚差,树立典型,确保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年”活动,创建城乡对口支援示范医院。落实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要求,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组织大型医院组建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

九、加强平安医院建设,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各医院要建立完善医疗纠纷接访办公室,加强医院监管、提高医疗质量、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体制机制,继续落实跟踪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情节严重的责任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进行严肃处理。

十、全面做好日常工作

统筹做好传染病特别是寨卡病毒、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高质量完成暑期医疗保障工作。完成防盲、防聋、助残、禁毒、征兵体检、老龄卫生等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