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08-04-12        发布机构:地税局        字体:[   ]

体裁分类:计划        主题分类:其他        文号:        索引号:212/2008-135630

2007年工作要点

2007-1-19

2007年,是全市地税事业努力实现“整体跨越”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争创“全国文明单位”进程中的关键一年,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07年,全市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局“四化两提高”工作目标,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不断优化征管模式、细化行业管理、深化依法行政、强化自身建设,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构建和谐机关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规范年、创新年、提高年”活动,进一步推进全市地税事业实现整体跨越,为打造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7年,全市地税工作的基本目标是:1.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加强经济税收分析,最大程度缩小应征税款与已征税款的差距,确保完成省局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收入计划。(省局确定我局收入计划为28.3亿元、增幅为10.56%。市政府确定我局收入计划为29.8亿元、增幅为16.5%。)2.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管理模式,合理调配征管力量,规范业务流程,狠抓管理员制度落实,深化纳税评估,促进税源管理的精细化、责任化。3.继续巩固提高建安、房地产和饮食业税收管理水平,加大各类软件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4.以实施分级分类稽查为契机,规范内部管理,打造稽查精锐部队,充分发挥“外查偷逃、内促管理”的职能作用。5.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探索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和整体形象的全面提升。

一、大力开展税收分析,提升税源监控能力,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1.实现税收分析制度化、经常化。要把税收分析作为落实新时期依法治税思想的关键一环,切实转变观念,由过去的增收分析、完成情况分析转变到税收经济分析和税源分析上来,将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及关联分析经常化、制度化。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对本地区的经济税收弹性、税源结构、重点行业税负水平以及税收增减变化因素等情况按季进行专题分析,健全税源分析档案;市局将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税收经济分析,并按季对各县区局税收分析及其基础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适时召开税收分析专题会、调度会。

2.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税收分析体系。按照省局要求,市局和各县区局要通过开展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税收关联分析,对税源全局和区域进行“面”的扫描;各业务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分行业、分税种的分析,对税源进行“线”的剖析;各基层单位要通过对具体纳税户的评估,对税源进行“点”的挖掘。为推动这项工作开展,市局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具体的税收分析制度和分析方法,明确分析工作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工作指导。年内确定1-2个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进行动态宏观、微观税负分析和弹性分析,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各单位要在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确保各项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按照市局的部署,扎实开展税收分析工作。

3.扩大重点税源监控覆盖面。各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扩大重点税源监控的范围,确保重点监控企业年纳税额达到全年征收任务的80%以上。今年,市局将年纳营业税100万元以上、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以上、其他税种达到5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纳入市级监控范围。同时,要明确监管标准,提高监控质量,不仅监控企业税收指标的变动情况,还要监控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加强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实现科学监控。

4.切实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千方百计组织税源,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加强欠税的监控和清理工作,严格执行欠税公告制度,压缩往年陈欠20%,确保该收的税款足额入库。在组织社保费收入方面,加强部门配合,完善联合办公方式,加大欠费清缴力度。做好民营、私营、个体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扩面工作,开展社保费征收工作自查,确保组织收入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做好河道管理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等费金的征收工作。

二、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狠抓税源管理以及各项征管措施落实,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

5.贯彻落实《业务工作规程》(2006版)。认真抓好《业务工作规程》(2006版)的学习培训,各县区局负责对本单位干部进行培训,同时抓好新《规程》的贯彻实施,按照新《规程》的要求规范基层岗位职责,执行新的业务流程,应用新的征管文书,加强征、管、查各环节间的业务衔接,迎接省局检查。

6.贯彻属地原则,落实分类管理。在强化户籍管理、全面掌握税源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征管基础资料、基础数据的管理应用,逐步实现“一户式”存储和管理。继续以海港区局为试点,深化“行业加属地”征管模式改革,完善税源电子地图,逐步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加强“双定户”定额软件推广和委托代征工作,实现微机核定定额,逐步扩大代征面,缓解征收厅办税压力。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纳税方式,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切实抓好网上申报纳税软件的应用运行。对长期亏损、无税申报、税负偏低的纳税人和小型商贸企业要加强日常检查,减少漏征漏管现象,防止税款流失。积极推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

7.狠抓管理员制度落实,夯实税源管理基础。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要求,合理配置征管力量,充实管理员队伍,尤其要集中“会查账、精通税法、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业务骨干负责重点税源大户管理。细化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强化对纳税人户籍的静态管理和实地巡查,重点体现开展纳税评估以及软件运行的要求,解决税收管理员“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制度、税源调查分析报告例会制度、月工作报告制度、填报建议书制度、提请稽查建议制度,做到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考核办法,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行逐级负责、逐级考核。采取人机结合的考核方式,降低考核成本,重点考核工作绩效,切实解决不作为的问题,大力开展“优秀税收管理员”评选活动。

8.完善分析手段,深化纳税评估。继续加强纳税评估培训工作,使基层税务人员全面掌握评估的方法和流程,熟练评估软件的操作,提高实施约谈和实地核查的能力。进一步充实纳税评估软件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加强与国税、工商、银行、发改委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完善纳税评估软件的功能设置,进行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落实征管建议书制度,利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征管措施。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通过评估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要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重点税源大户的评估结果要反馈到计会部门,促进税收分析水平提高。

9.把握主导税源,加强行业管理。要结合开展重点行业税负分析,对原有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和细化,对规模较大、长期零申报或低税申报的纳税人,通过纳税评估或稽查手段予以关注,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堵塞行业管理漏洞。要按照“动态监控、定率征收、以票控税、以查促管”的工作方针,继续巩固建筑房地产业税收管理,重点加强对在建工程、新开发项目的税源监控,实行“人盯项目”、“人机结合”的贴近式监管,并通过开展行业税负调查和税收秩序整顿,大力挖掘增收潜力。要大力提高饮食业税收管理水平,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户籍管理入手,开展专项清理漏征漏管户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和软件应用,科学确定税收定额。严格发票监管,坚持经常性的发票使用明查暗访活动。严格饮食业户减免税的审批,把好关口,杜绝随意审批和违规审批。为提高饮食业管理的重要性,市局将把饮食业税收管理情况列入各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与征管质量考核挂钩、与资金奖惩挂钩、与干部评优挂钩。对疏于管理、出现问题较多的单位,对主要负责同志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处罚。各单位要实行分级负责,层层追究,从主管局长到基层股所长、税务干部,都要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以及对应的责任追究手段。抓好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管理,做好对自开票纳税人的审验工作,对旅游业税收管理进行督导检查,促进政策落实。

10.加强税政指导作用,提高税种管理水平。在全面开展税源普查、核实税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主要税种进行税收分析,如开展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的弹性分析、营业税各税目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弹性分析、地方税种与对应税基的弹性分析等,深挖税收与经济不适应的根源,为改进管理、堵漏增收提供依据。在税种管理上,营业税要重点加强房地产业、货物运输业、建筑业、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征管,认真落实相关的征收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具体的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堵塞税收漏洞。同时,深入贯彻《营业税计税营业额管理暂行办法》和《营业税减免税管理暂行办法》,认真组织开展营业税专项执法检查,提高营业税政策管理水平。企业所得税要继续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小型采掘业税收管理办法,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着力加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所得税征管,不断提高征管质量,促进应收尽收;深入贯彻《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操作办法》,按照“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提高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水平。个人所得税要重点加强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人员的管理,促使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并积极探索加强监控的手段和措施,组织开展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专项检查;继续推广个人所得税管理软件,软件使用面要达到应推广户数的85%以上;积极推进全员全额管理,逐步扩大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和全员全额管理的覆盖面,金融、保险等13类高收入行业企业的扣缴明细申报率年底前要达到80%以上。土地增值税要认真落实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各县区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和清算管理,加大存量房地产转让土地增值税管理力度,继续实现大幅增长。资源税要在落实《资源税证明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在采掘业推广税控装置。加强城建税管理,保持城建税与“三税”同步增长。土地使用税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新的土地使用税条例,重新划分设区市地段等级范围,适当调整适用税额,收入规模要增加两倍以上。认真落实新的车船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促进车船税增收。继续抓好印花税管理,将核实征收和核定征收有机结合,防止征管简单化,杜绝“一刀切”现象。加强涉外税收管理,重点做好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管理和涉外税务审计,开展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和反避税工作。

11.严格发票管理,推广税控装置。制定实施《发票管理软件操作规范》,保证发票管理软件的顺利运行。加快税控装置的推广使用,对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全面推行税控系统,继续在建筑房地产行业推广税控装置,并按照省局要求在饮食业、服务业户中逐步推行税控收款机。认真落实《税收票证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征管应用系统规定的工作流程填开和缴销票证,加强对票款结报缴销环节的审核检查,杜绝票证违纪问题发生。年内,市局将组织票证自查和互查工作,适时召开“发票管理基础工作”现场会,提高全系统的发票管理水平。

12.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加大稽查工作力度。要针对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行业,制定专项检查计划,加强对案件的审核把关,严格落实首查责任制和复查制度,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力争做到查一个行业就彻底规范一个行业。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市稽查局查处的大案要案总数要达到100件以上。要充分利用管理部门通过纳税评估提供的偷逃税线索,提高稽查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通过对稽查案例的分析、解剖,及时发现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对税款征收和税源管理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加强稽查软件的推行应用工作,提高稽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稽查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稽查日志,开办稽查夜校,不断提高查账技能。各级税侦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配合,重点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发票等涉税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行动。适时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案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展示税务机关打击涉税违法活动成效,教育广大纳税人,震慑不法分子。

三、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3.狠抓执法责任制度落实。各单位要对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看岗位职责是否分解落实,工作规程是否梳理明确,尤其要看评议考核是否有效开展,过错追究是否严格执行。市局将出台具体的《过错追究评议考核办法》,对各单位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纠后整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不仅一线执法人员要实行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和各个管理部门也必须实行责任制。要把责任追究与开展征管质量考核结合起来,与绩效考评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税务行政问责制。加强对大要案的审理工作,审理面不低于稽查立案总数的10%。

14.抓好执法软件的有效运行。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考核的优势,切实抓好“税收执法责任制公开透明”软件和“执法考核”软件的运行工作,各项执法行为能纳入的都要纳入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实施全面监控。监控重点要从单一的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方位控制。

15.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在做好重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坚持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市局将组织力量每季度抽查1个税务所或税务分局,加大检查的力度,确保一次查清查透。结合开展执法监察,市局将对一个县区局进行包括规范执法在内的解剖审计,审计要延伸到税务所。市局还将组织力量对县区局、直属单位的票证使用和减免税情况进行专项执法监察。具有全职能税务所的县区局要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对税务所进行解剖审计,审计面要求达到30%以上。同时,各单位要进行专项执法监察审计,审计面要求达到10%以上。

四、优化纳税服务,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地税机关的满意度

16.发挥政策调控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要提高审批的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同时,进一步加强减免税审核事项的管理,杜绝审批事项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对减免税纳税人的后续监督管理,对骗取减免税和因变化不符合条件的,要依法立即取消其减免税待遇。

17.以“12366”服务热线为平台,打造综合服务体系。落实《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咨询受理、承办、转办、反馈、督办等内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12366”在税法宣传、政策解答、纳税引导、投诉举报受理等方面的优势,扩大“12366”的工作范畴,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真正在公众和地税机关之间架起沟通互助的桥梁。加强“12366”与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的协调配合,及时传递、反馈相关信息,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热线自动语音系统,认真做好与征管软件、发票管理软件的衔接工作。

18.深化办税公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办税“六公开”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实施办税公开评议制度、办税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真正使各项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要把办税服务厅作为推行行政权力公开的重要载体,严格落实公开承诺制度,开展纳税人“只需跑一次”的全程服务。创新公开的手段,推行“办事直通卡”,提高办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素质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19.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三员”培训活动。按照“增强岗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培训效果,促进终身学习”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分级分类业务培训,重点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适应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加强对干部的应用软件操作技能培训,特别是对省市局推行的各类征管软件,要达到人人熟练操作的效果。依托局域网,组织网上培训,开展在线学习练兵,并积极探索网上考试等方式。继续开展岗位技能达标活动,上半年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各单位管理岗位培训情况进行验收。年内,市局还将举行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达标考核。积极鼓励地税干部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向专业化人才发展,对考取资格者,纳入市局人才库,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要统筹安排干部学习培训时间,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20.强化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严格落实市局提出的“十条禁令”和“八严”要求,整顿工作作风。进一步深化行风评议分级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加强外部评议监督,坚持组织开展纳税人座谈会、行风质询会、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活动。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建立“问题档案”制度,确保监察效果。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弘扬廉政新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21.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江泽民文选》作为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全体干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与政务公开、行风建设、规范执法等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行政”活动。大力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扎实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基层规范化管理规定》和《考评细则》的贯彻实施,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22.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2007年,市局将在各县区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群众中开展民主集中制及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民主集中制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一次对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情况的全面检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按照“以职责管理为核心”的原则,建立领导干部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发挥奖优、治庸、罚劣的激励约束作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倡导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作风,部署工作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轻基层负担,解决实际问题。积极鼓励创新,提高工作标准,大力开展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公开程序: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责任部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