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8-04-29 发布机构:民政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计划 主题分类:民政、扶贫、救灾 文号: 索引号:131/2008-095811
2003年工作总结及2004年工作思路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局坚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谋求发展,抓住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这条主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双拥优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确保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如期实现,今年我们在加大宣传攻势为部队办实事,进一步落实优抚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在加强宣传方面,一是在电视台、电台和报刊开辟双拥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我市双拥工作经验和典型,《中国社会报》以“长城脚下双拥潮”为题,用整版篇幅,刊发了近年来我市双拥工作成果。拍摄制作了宣传我市双拥工作的专题片《山海丰碑》。二是加强双拥宣传设施建设,今年全市投资40万元在城区主要路口、车站、繁华地段设立了48块高质量、永久性、庄重醒目的大型双拥标牌。三是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山海关个体拥军典型单纪粤和李清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个体店铺悬挂“军人优先”“军人优惠”“军人免费”标牌,命名山海关区大龙道为“拥军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带动,又一次掀起了我市双拥工作新高潮。在办实事方面,今年我市三次召开军地座谈会,对驻秦各部队提出的关于随军家属安置、干部住房、子女入学、转业干部安置等八个方面48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今年3月份指令性安置了180名随军家属就业。八一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带着20万元的慰问品慰问驻秦及海训部队。在落实优抚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标准全面达到12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205元。义务兵优待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平均优待数额达到2667元,“三属”、革命伤残军人及在乡老复员军人抚恤金、补助金发放到位。卢龙县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二等乙以上伤残军人解决医疗费60多万元。市双拥办积极协调驻秦部队组建 下乡医疗小分队,为偏远县区的600多名优抚对象进行了义诊,发放药品价值3万多元。由于我市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明显,省双拥检查团于7月 28检查验收时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市双拥工作站位高、力度大、抓得实,符合申报国家级双拥模范城的条件。
(二)救灾低保工作扎实有效
1、救灾方面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遭受干旱、洪涝、风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全市7 个县区75个乡镇普遍遭受灾害,受灾人口147万人,成灾人口11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5.8千公顷。因灾死亡1 人、伤病人口3400人,有74间房屋受损。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各种基础设施遭受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0.8亿元。
在灾民生活安排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职能部门认真谋划,具体安排部署灾民生活。我们继续建立健全灾民“三无户”档案管理制度,使这项制度更加完善。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并及时下拨救灾款和抗“非典”专项资金,到目前向省争取救灾款318万元,已全部下拨到各县区。按照三无户档案对灾民进行了赈济,保证了灾民口粮,共有29116户、80869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加上年底前争取省下拨的冬令资金,今年的救灾款总额将大大超过上年。在抗击“非典”时期,我们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抗“非典”资金28万元,用于各县区贫困群众购买预防物品,有力的支持了贫困群众的“非典”防疫工作。三是制定出台了《秦皇岛市救灾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有关部门的救灾责任,落实了救灾职责。
2、低保方面
今年低保工作重点是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困难职工纳入保障范围,9月1日市民政局召开了低保调度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克服人员少,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又一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在上级补贴款只有861万元的情况下,我们狠抓地方财政预算,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资金需求。全市共列低保资金预算815万元,其中市本级315万元。截止9月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2801户、30886人。在职职工1390人,下岗职工4188人。离岗人员5136人,离退休职工967人,失业人员4513人,三无人员2591人,其他人员12101人。比年初增加了3886户、7857人,保障率由年初的2.8%增长到3.8%。9月份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61.1元。比去年增加了16元。北戴河区今年人均补差额达到75元以上。全市人均月补助标准超过了省定60元的标准。2003年1—9月份,我市累计发放保障金1041.83万元,领取保障金220265人次。
此外,启动了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工作,目前基本完成了农村特困户的建档、发证工作,全市共有1997户3556人将享受农村定期定量救济。
(三)第六届村委会选举工作基本完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开展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我市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8个县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282个村已经完成了2279个,占总数的99.9%,选举进度在全省一直位居第一位,选出村委会干部5874人。今年的选举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市、县(区)乡(镇)普遍成立了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与办事机构,领导挂帅,责任到人。二是措施到位,督导有力。非典疫情发生后,没有选举的村不便集中召开选举大会,各县区分别采取了县、乡直接派干部包村,同村选举骨干一起分组入户组织投票,每个工作组3-5人,既保证了选举的公开公正,又大大提高了参选率。县(区)政府成立了督导检查小组,随时对各村的选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有效保障了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三是群众参与意识强,选举成功率较高。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准备充分,在选举过程中,96%以上的选民积极投票选举,60%以上的村一次选举成功。四是当选的村委会干部素质较高,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41%,党员占61.3%,平均年龄45岁。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呈现出年轻化、学历高、党员多、能力强的优势。五是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明显增大。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有1813人。
二、主要工作平稳推进
社区建设工作:今年,我们积极指导社区居委会加强非典防治工作,在非典防治这场战役中,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市社区服务业,带动全市社区服务工作发展,建立了市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按照社区建设六项内容即: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的要求,抓了二十个样板社区。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的配套政策和全面启动,我局起草了《秦皇岛市社区建设(2003-2005)三年规划》和《秦皇岛市关于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待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海港区投资100万元成立了“海港区光彩社区服务网络管理中心”,为今后社区综合服务的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星光计划:确定了第三批“星光计划”的工作任务,目前海港区和四县已确定老年福利机构建设项目6个,其中新建4个,扩建2个,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预计投资3100万元。
退伍安置:严格落实安置政策,退伍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共接收退役军人1578人,需安置894人,目前全市已完成安置任务的95%,市区达到98%。继续推进安置工作改革,扩大自谋职业比例,我市自谋职业人数已达到41人,比去年增加5%。军休工作共接收第三批军工49人,认真落实休干政治生活待遇,为军休干部解决超支医疗费83万元,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休干自身健康的活动,保持了部队离退休干部的情绪稳定。
福利彩票:到目前,销售电脑福利彩票3080万元,即开型彩票200万元。提前四个月完成了省下达的2260万元的销售任务。
社会救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81号令,秦皇岛市救助管理站从8月1日起正式挂牌运行,到目前共救助115人次。
殡葬管理:顺利完成了两例“非典”遗体的处理工作,全市共火化尸体6600具。市殡葬管理处积极启动长安陵园穴格市场运作,到目前已销售格位2660个,效果较好,对稳定群众上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社团组织:完成了132个社团的年检,新批社团12个,新批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
婚姻登记:学习宣传新的《婚姻登记条例》,从10月1日起按照新的条例进行登记。到目前,共完成婚姻登记8381对,离婚登记835对,全市8个县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有5个县区实现了婚姻集中登记管理。
地名管理工作: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拆除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旧标志牌400多个,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300多块,完成了红旗路、建设大街等路段的初步设标任务。完成了全市15块省、市、县(区)界线标志牌的设计任务。对镇改街、村改居和并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老龄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老年人活动,非典疫情过去后,同老干部活动中心一起开展了老年人远离非典、亲近自然系列健身旅游活动,参加报名的老人达3000多人。
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我局今年在抓好年度工作前提下,注重利用业务优势,挖掘工作潜力,培育专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我局结合“星光计划”项目实施,积极谋划老年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中心、救灾物资发放中心、福彩发行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四个项目已批准立项,正在积极筹划当中。借山海关火车站迁址之机,主动与锦州铁路局协商,促成山海关军供站的迁址新建。卢龙县民政局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县光荣院的改造项目,山海关区计划年底前建设完成一座600平方米的军休干部活动场所,抚宁县也正在积极谋划建立军休干部活动中心。
四、存在问题
1、我市已连续六年遭受严惩的自然灾害,部分灾民生活相当困难,随着冬令的到来,灾民缺粮问题越发突出,救灾救济资金严重不足。
2、五保供养经费明显不足,全市五保对象6584人,其中入院老人1266人,供养经费以前从“ 三提五统”中支付,税费改革后,从农业税附税中支付的五保供养经费明显不能满足需要。
3、城市区社区建设在资金投入力度、社区服务发展优惠政策等方面明显不够。与社区内物业公司的关系不够理顺,直接影响了社区基础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快速向前推进。
4、优抚对象“三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
解决难度较大,特别是医疗难问题。
5、殡葬管理方面火化率有下降趋势,土葬现象抬头。
公开程序:局内审核后公开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